
保留本期:木刻版画《去找妈妈》(东山革命作家、艺术家彦涵收藏,延安鲁艺文化中心)
延安时期,木刻版画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。回顾延安版画的战争岁月,我们总能找到刀锋下的家国情怀。
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东山革命文艺家严寒堂内,陈列着原鲁迅文学院美术系教师严寒创作的木版画《去找妈妈》。其背后隐藏着一段抗战时期军民深情的感人故事。
1941年,日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多次残酷的扫荡。同年3月,燕涵的儿子白华在晋中的一个小山村出生。当时,晋东南鹿邑支部所在地严寒夫妇读书时经常随军调动。恶劣的环境和紧迫的工作,让他们无法带孩子。于是,只有一个月大的小白花被送到山西武乡老乡高焕莲家寄养。
同年秋,日军再次发动侵略,目标是八军路之子。两人带着白华,躲进了山洞里。日军开枪烧毁了洞口,最后逼迫了邻居和孩子们。一位老乡拼命抱住白华,喊道:“这是我儿子!”最终,白虎救了赫拉一命。
1943年,严寒回到鹿邑任教。八路军战士背弃了白华,背着白华来到了山岭上。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,他们终于把白华带回了延安,回到了延汉身边。
多年以后,彦涵再也不会忘记了在前线战斗的生活,也忘不了高欢莲四年来抚养儿子的同伴。他把女儿白花的名字改成了“四年”,并将这段难忘的经历和深深的感情刻进了木雕《去找妈妈》里。
抗日战争时期,像高焕莲这样的人为支持人民党和人民军队献出了一切。浓于水的军民情谊,凝聚起磅礴的团结力量,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。
出品人:张宁 策划:李正伟 统筹:雷妙欣 制作人:曾振宇 设计师:杨景国
来源:新华社、延安日报
【编辑:李飞】